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六盘水市立足“工业强市”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城市建设。
1.聚焦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依托我市成功纳入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着力打造集农产品储运、加工、交易等全产业链物流基地,构建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发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政策优势,加速推进四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建设。六盘水16万吨省级储备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等物流园区建设提速;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等重点铁路专用线项目年内将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81户、排全省第2,西南运通公路物流有限公司成功晋级4A级物流企业;近三年物流业增加值持续位于全省第一方阵,物流业整体市场规模长期位居全省前列。
2.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力研发设计能力提升。围绕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能矿装备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氢能产业发展等产业,争取国家和省在我市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基地等战略科技力量,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重点推进《黏土锂矿‘采选冶材’一体化技术攻关与产业示范项目》《西南复杂煤层综掘机整装成果转化技术》《煤矸石制净水剂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的集成与应用》等科技项目实施。现已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科学家工作站3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基层科普教育特色学校2个、技术创新中心1个),到位省级科技专项资金290万元,争取省级投入550万元研发后补助资金,支持55家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科技研发,培育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12户,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3.大力推进数智赋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印发《六盘水市工业领域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六盘水市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2024年行动计划》《六盘水市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服务年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措施,持续推动我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实施。成功创建贵州省猕猴桃种植及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铝产业链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刺梨研发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培育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5户,建成智能化煤矿17个,天香宜植物油智能化改造项目5G工厂、刺力王5G全连接智能工厂等一批数字化改造项目建成投产,黑拉嘎科技装备智慧产业园“5G+”技术创新园区项目、双元铝业“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管理项目等项目有序推进。
4.夯实金融服务根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支持辖内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银行机构20家,保险机构25家,证券公司3家,地方金融组织31家,共向银行机构累计推荐项目1132个,涉及融资需求1028.92亿元,促成意向性合作项目358个、金额185.5亿元。引导银行、企业进驻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市累计注册认证企业17503户,入驻金融机构186家,发布金融产品100个,实现银企授信54.51亿元。
5.聚焦节能环保服务,强化绿色发展支撑。印发《六盘水市“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及2030年远景目标》,推动煤焦化、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贵州六矿瑞安水泥有限公司、水城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达到标杆水平。开展重点工业领域节能诊断,形成《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启动实施首钢水钢烧结余热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项目等10个项目的节能改造项目。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贵州六矿瑞安水泥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2个园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贵州瑞泰实业有限公司加气砌块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首钢水钢工业系统提升项目等6个项目获批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总支持获得金额96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