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6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8-27 08:41   字体:[]

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第63号提案的答复

六盘水发改提复字〔2024〕16号



民盟六盘水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统筹全市物流产业整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提案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了办理意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围绕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目标,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等“7+2”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出台了《六盘水市十四五现代物流规划》《六盘水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下,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正迎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物流业规模稳步扩大。2023年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107.26亿元,同比增长5.7%,较“十四五”初期增长20.45%。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市物流业市场主体达13243家,其中企业1764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73家,西南运通公路物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4A级物流企业以及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物流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036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46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4.41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铁路里程达718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720公里/万平方公里,约为全国平均值的4.73倍;水运方面,现有通航里程381.7公里,全市拥有船舶及水上浮动设施902艘;航空方面,六盘水月照机场可以满足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50吨。我市物流交通运输格局已基本形成。铁路优势持续巩固。境内铁路货场2023年货物到发量达3846.05万吨,同比增长7.76%,主要开展煤炭、钢铁、粮油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现代物流发展迎来重大政策机遇。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新一批2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六盘水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年度重点建设名单。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明确在全国范围布局建设综合型、复合型、功能型三类,共102个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我市作为功能型支点城市推进建设。

二、关于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打造综合型物流信息化平台有助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速度,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传递,减少信息延误和误差,有利于提升决策科学性,为物流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决策,从而实现物流降本增效。例如,西南公路物流有限公司提出物流管理系统建设战略,公司建设的物流管理系统其主要作用是进行物流信息的集、存储、传输、分析、维护和输出,为公司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目前,该系统从注册、抢单、数据采集到结算、开票、支付,可以完全实现线上运行,有效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钟山区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提出钟山区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打造由中心向站点辐射,站点之间相互联动,实现电商点线下模式和线上商城相互结合,该平台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易、终端服务等环节,为六盘水市农产品综合物流园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有效提升了物流园的运营效率。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物流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依托具备水钢物流、西南运通等网络货运平台资质企业,开发高水平、多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司机、车辆、物流等信息,搭建货物与运力、企业与物流园区对接的桥梁,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提供保险、车辆耗材、油料采购等衍生服务,降低物流车辆空驶率和物流成本。

三、关于强化六盘水市物流业协同运作的建议

为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六盘水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依托现有物流设施基础,助力国家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着力将六盘水打造成贵州西部陆港型物流枢纽,争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挥“三线建设”城市潜力和煤炭资源优势,打造大型煤炭储配基地与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同时,抓住重大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围绕贵州省“一核两极四节点”的空间总体布局,推进贵州省“三纵三横”物流通道建设,构建全省内通外联、协调融合的物流网络体系和服务毕水兴经济带的区域物流网,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供应链体系,集约高效、创新赋能、内联外通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地区中心城市转型,实现现代物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市重点围绕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开展和完善陆港口岸功能、打造特色现代应急物流体系、培育充满活力的物流市场主体等发展任务,推动全市物流产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一是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六盘水基础设施存量优势,积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完善六盘水物流运输网络,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二是开展和完善陆港口岸功能。紧跟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步伐,加快推进西部陆港建设,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六盘水融入西部大开发,完善物流中转配套能力,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三是打造特色的现代应急物流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西南地区应急物流中心、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应急粮油储备中心,增强六盘水及周边省市的发展韧性和应急能力。四是培育充满活力的物流市场主体。着力引进物流总部企业以及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落地六盘水。重点培育一批包括贵州西部陆港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水钢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西南运通公路物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五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培育一批包括贵州西部陆港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多式联运主体,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发展多式联运业务,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六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西部纵向通道和长江横向通道的交叉节点优势,扎实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六盘水冷链物流体系。七是促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物流,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效能。以现代物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八是开展大宗货物贸易。依托六盘水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大宗货物贸易,优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构建“贸易带动物流、物流拓展贸易”的发展模式。九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六盘水市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提升六盘水现代物流业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水平,建立贵州西部地区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

四、关于优化整合全市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议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新一批2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六盘水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年度重点建设名单。基地的成功入选,不仅将有力推动我市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提高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将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我市高度重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基地将按照“一中心三基地”的目标进行建设,即“中国西部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国家高原生态农产品供应链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冷链物流基地”“贵州农产品冷链加工产业基地”。空间布局上将采取一主一辅两片区布局,基地总占地面积992.36亩,总建筑面积70.67万平方米,总投资30.36亿元,冷库总库容达45.74万m³,农产品年周转量370万吨。六盘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后,可有效实现基地内销售收入的增长、带动当地就业、提高农产品冷链流通率等预期目标。一是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增长,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年盈利1.98亿元以上,纳税0.24亿元以上。二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适冷外销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提高80%以上。三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稳定和扩大就业,直接就业人数约为1000人,带动就业人数约为3000人。四是减少食品腐败和浪费,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将分别达到85%、30%、85%。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推动冷链绿色高效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西部纵向通道和长江横向通道重要交叉节点的优势,依托“四省立交桥”的交通枢纽,按照“保持特色,做大枢纽,整合区域,完善功能”的发展思路,立足贵州西部,面向成渝、滇中、黔中、北部湾等主要城市群,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五、关于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建议

《贵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调整物流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设一批铁路、公路专用线,到 2025年,力争铁路货运量占比提高到12%,力争公路货运量占比下降到85%,水运、航空运输比重稳步提升。我市高度重视多式联运的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大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在《六盘水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铁路货运量占比提高10%,铁路货运量占比达到60%,力争公路货运量占比下降10%,水运、航空运输比重稳步提升。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打造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培育多式联运主体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谋划和推动多式联运项目建设。指导项目业主单位围绕煤炭储配中心、铁路货场等物资集散中心科学谋划多式联运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推进六盘水公铁物流港、贵州能源水城多式联运项目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玉舍站货场改造等重点项目,补足多式联运薄弱环节,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推进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等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二是培育多式联运运营主体。培育一批包括贵州西部陆港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多式联运主体,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发展多式联运业务,提供专业性的多式联运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发展以“集装箱”作为货物运输载体的“一单制、门到门”全程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业务,利用集装箱优势,改变地区现有物流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

六、关于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是市级制定了《六盘水市2024年重点人才倍增目标计划》,明确全市2024年重点人才倍增目标任务99人,其中服务业创新发展产业重点人才43人,涉及现代物流人才2人,并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加大现代物流重点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市构建完善物流体系,助力全市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开展快递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累计培训行业从业人员1200余人次,争取补贴资金20万余元。三是指导院校开设物流产业相关专业。对我市6所技工院校摸底统计,指导有新增专业意向的技工院校,按照《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开设物流产业相关专业,促进技工教育更加契合技能人才需求,推动良性发展。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贵单位提出的宝贵建议,坚持以“降本、增效、提质”为目标,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协调、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与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工业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抢抓重大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六盘水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促进六盘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

(联系人:罗彪;联系电话:0858—8223517)